作为家长,关心孩子成绩无可厚非。但关心孩子的学习,不要只是在孩子考试的时候才关心,确切地说是平常不管不问,到孩子考试的时候倍加关注,考前千叮咛万嘱咐,考中改善伙食,特殊优待,考后迫不及待地想听到孩子的成绩。这种临时“加餐”的方法,一是会让孩子感到家长关心的只是他的学习成绩,不是他这个有血有肉渴望亲情的人,久而久之,不但不会促进孩子在学习上的努力,反而会让孩子对家长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,这也就是说,孩子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情商,家长与孩子间的亲情是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最好保护!
那么,正确对待孩子考试成绩具体应该怎么做呢?
一、了解考试的目的和意义。
考试,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之一,其目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,一方面从学生自身来讲,考试是一个在未知的状态下做准备,在已知状态下应答的自我检验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要体验的内容主要有四点:其一是体验考试的环境和氛围,不断地锻炼心理承受能力;其二是检验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情况,看自己对应知应会的知识掌握了多少;三是检验自己的学习方法,对知识重、难点掌握情况,看自己在复习时是否抓住了主要的内容;四是检验自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,看自己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。另一方面从教师来讲,考试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,是收集反馈信息的工具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在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,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,查漏补缺,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水平。让家长了解了考试的目的和意义,旨在让家长对考试有个整体认识,不要把眼光只看在单纯的分数上,要知道这分数里还包含着很丰富的内涵,特别是孩子心理的内涵。
二、客观评价孩子的考试成绩,帮助孩子建立信心
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单单取决于对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,还有其他因素,其主要因素有应试的心理素质、学习习惯、学习基础、学习能力等。先说心理素质,特别是初、高中学生,升学与就业的困扰,家长与老师的期望,都会使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,考试的时候紧张的心理压力就会让孩子发挥失常;再说学习习惯,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有马虎、丢三落四、看错题等不良习惯,这也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个因素;接下来说学习基础。这一点对于初、高中学生尤为明显。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孩子来说,即使他付出的努力比别人还多,但考试成绩也不一定就有特别迅速的提高,这是因为孩子拉下的东西较多,有些知识链不是很畅通的,要想弥补,由于要不断地学新知识,时间和精力都很难如愿;最后说说学习能力,学习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的能力,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,学科知识间的联想能力,知识的建构能力,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等。个人认为,学习能力是孩子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,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能造就的,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,即使考试内容超出了老师讲授范围,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,学习能力差的,稍有难度的题目就会觉得很困难。鉴于上述诸原因,当家长知道孩子的考试成绩时,尤其是孩子成绩不理想时,应该坐下来,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触膝谈一谈,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失利的原因,看看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,如果是心理出了问题,考试时好恐惧和紧张,家长就要以朋友的身份,真诚的态度让孩子倾诉一下心理的顾虑,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,有针对性地就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。如果是学习习惯问题,就有意思地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训练,特别是小学生,有几种方法不妨试试:(1)可以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,要求孩子先读题,说明题意后再做,这样可以避免孩子用目光一扫就盲目做题,造成看错题;(2)拒绝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吃东西、看电视、摆弄玩具等;(3)孩子写作业时,大人不要大声喧哗、看电视,给孩子一个比较清静的环境;(4)给孩子心理暗示:“我相信你,你再也不会马虎了。”;如果是学习基础的问题,就要面对现实,对孩子不要有太高的期望,尤其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,这样一个是不现实,另一个是会给孩子心理施加压力,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,成绩反而会越来越差。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要善于抓住孩子的点滴进步,及时给以鼓励,让孩子明白,无论他学习成绩如何,只要努力了就好,家长永远是爱他的;如果是学习能力问题,特别是初、高中的学生,除了让孩子说出自己能力方面的弱点外,还要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,具体了解一下孩子在那些能力方面有问题,因为孩子可能说不太清楚自己究竟是那些方面能力比较差,但老师是比较清楚的,同时还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提高能力方面的指导。另外,对成绩不理想的孩子,家长的安慰和鼓励尤为重要,这样会让他们在亲情的感动下产生学习的动力,重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! |